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深圳地鐵16號線二期工程,線路全長9.54公里,共設8座車站,其中福坑站、大康站、大安站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批裝配式試點地鐵車站,也是全國首批采用內支撐體系下大分塊預制構件結構形式、以“搭積木”方式組拼建設。
自開工建設以來,項目黨支部秉持“黨建做實就是生產力、做強就是戰斗力、做細就是凝聚力”的理念,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項目建設各環節,通過“黨建+”模式注入紅色動能,全力助推項目建設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黨建+共建,織密攻堅“聯動網”
“裝配式車站不僅是技術的革新,更是理念的升級,隨著深圳地鐵五期工程的全面啟動,裝配式技術將在全市40座新建車站推廣使用,我們要以此次共建活動為契機,形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‘深圳經驗’。”近日,在“黨建引領聚合力 共建裝配新未來”主題黨日活動上,深圳市市政站、深鐵建設、鐵建南方及各參建單位齊聚中鐵十四局深圳地鐵16號線二期項目,圍繞“共建裝配新未來”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。
“黨建引領聚合力,共建裝配新未來”主題黨日活動(張芳 攝)
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批裝配式試點施工項目,自開工建設以來,項目黨支部就多次與地方政府、深鐵建設、鐵建南方及兄弟單位開展共建活動,聚焦裝配式車站的科研創新瓶頸、安全質量管控、現場標準化管理以及成本管控等進行深入交流探討,并聯合中山大學等高校對裝配式車站建設關鍵問題進行專項研究,通過自主研究和觀摩學習,對裝配式車站施工工序及流程進行優化,對全流程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梳理,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深化全預制裝配式技術,形成了更具深度和的科研成果。
在凝聚技術攻堅合力的同時,項目黨支部以共建為紐帶延伸服務觸角,主動對接定點醫院,將“健康套餐”搬到施工一線,從血壓測量到心電圖檢查,從職業病預防到急救知識講解,全方位守護建設者的健康。截至目前,該活動累計服務農民工2000余人次,讓“紅色關懷”直達人心。
黨建+創新,下活技術“先手棋”
“預制構件單塊重量達128噸,拼裝精度要求控制在毫米級,接縫防水必須做到‘滴水不漏’,這些難題,正是我們黨員干部必須啃下的‘硬骨頭’。”在項目黨員大會上,黨支部書記的話擲地有聲。面對裝配式施工中“起吊重、精度高、防水嚴”等多重挑戰,項目黨支部以“一支部一品牌”工作思路為指引,創建“黨建引領,科技賦能”黨建品牌,將技術攻關作為檢驗黨員初心的“試金石”。
已完成的國內最大全裝配式地鐵車站——大康站(張芳 攝)
項目黨支部牽頭成立“技術攻關小組”和“創新工作室”,自主研發的“180噸門式起重機+分離式拼裝臺車”工裝設備,具備旋轉、防搖擺、姿態微調等多種功能,實現了起重機自動控制與毫米級精準拼裝,在效率、精度和安全性上遠超傳統設備。同時,項目經驗豐富的老黨員、技術骨干化身導師,與青年黨員、新員工結對子,傳經驗、授技能、帶作風,讓“匠心”與“創新”在師徒間薪火相傳,為項目攻堅克難提供人才支撐。
截至目前,項目已成功申報各類工法、專利、軟著等成果10余項,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方位裝配式車站預制、拼裝技術。其中,“建設未來”QC小組“研發地鐵車站基坑爆破快速防護裝置”榮獲全國市政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,《內支撐體系下裝配式車站綜合施工工法》被股份公司鑒定為“國內領先水平”并獲“濟南市優秀工法”。
黨建+安全,筑牢施工“防火墻”
“夏季施工每2小時必須輪換休息,藿香正氣水要隨身攜帶。”針對通車沖刺階段的安全壓力,項目黨支部將“黨建+安全”融入施工全流程,構建起立體防護體系。
黨員帶團員進行安全隱患排查(張芳 攝)
自進場以來,項目黨支部依托公司“1+3N”黨建工作法,為安全生產注入“紅色動力”,積極創新“創崗建區”工作模式,強化“細胞”力量,黨支部根據現場施工區域劃分3個紅旗責任區,由黨員干部劃區包片,以“黨員身邊無隱患、無違章、無事故”為目標,帶領青年團員、職工群眾聚焦制約項目安全生產的瓶頸問題,群策群力排查隱患,充分發揮“頭雁”力量。
項目黨支部書記表示:“每名黨員每月至少深入施工現場查找安全隱患6~10條,各黨員責任區之間‘相互找茬’,并在《安全質量、文明施工檢查整改回復單》上如實填寫隱患描述、整改措施、整改情況,經安全員、工區經理、黨員先鋒崗、黨支部書記逐級審核簽字,最終形成‘巡查-整改-回頭看’的閉環管理。”
與此同時,支部創新“安全積分制”,將施工人員的安全表現與獎勵掛鉤。截至目前,項目成功實現安全生產雙零目標,并多次榮獲深鐵建設“安全生產優勝單位”,集團公司“安康杯”優勝項目部,廣東省、深圳市“安全生產與文明施工優良工地”等多項榮譽稱號。
黨建工作從來不是“虛功”,而是融入項目建設血脈的“紅色引擎”。項目黨支部書記表示,“下一步,我們將繼續握緊黨建引領‘金鑰匙’,把支部戰斗堡壘筑在施工最前沿,讓黨員先鋒崗設在攻堅第一線,以更實舉措、更強合力沖刺通車目標任務,為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建設交出‘合格答卷’。”